发布日期:2025-09-22 新闻资讯
据最新发表在《光学快报》杂志上的论文,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柔性光学触觉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压力的位置和强度,且具备高灵敏度与稳定性,响应时间快至33毫秒。这一成果有望应用在新一代机器人触觉接口、先进医疗诊断,以及响应更快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上。
此次团队制造出一款长5厘米、宽1.5厘米、厚度仅500微米的四通道光学触觉传感器,其能以约1.5毫米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定位压力点。它的多光学通道设计,使其能在多个位置感知压力,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以往已有研究尝试将商用玻璃光纤嵌入聚合物片材来实现触觉传感,但这类设计往往只有单一路径,若要实现多通道配置,就必须依赖复杂的刚性布线。现在,团队采用了自主开发的一种制造聚合物光波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蚊针法”,即利用注射器将液态树脂单体注入另一种液体中,再通过紫外线固化形成波导。
通过“蚊针法”,团队一步就将聚合物芯层嵌入柔性硅橡胶薄片中,大幅度的提升了波导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他们还通过调整纤芯尺寸与光约束特性来控制传感器灵敏度。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手指或测力计在传感器上施压并监测光输出。结果显示,该装置检测到与点击智能电子设备屏幕相当的指尖压力,灵敏度达到8.7—10.9dB/MPa。它还能检测到33毫秒内的光强度变化,在重复循环后仍性能好。这些结果证实,该传感器在灵敏度、可靠性和重复性方面表现出色。
这项技术能为机器人系统提供高精度触觉,确保人与机器之间更安全直观地协作。在医疗领域,该传感器还能集成到仿生假肢中,提供触觉反馈,实现更自然的抓握和操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物理引导神经网络实现航空发动机传感器动态智能故障诊断中的模型和数据混合驱动
革新心血管疾病诊断:基于纳米分子印迹和便携式SPR技术的即时护理传感器 MDPI Biosensors
利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在教学实验室中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 PM2.5 暴露进行定量评
利用高灵敏度非分光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锂电池失效过程监测 MDPI Micromachines
食品防护新境界:肽类生物传感器与电子鼻的前沿探索 MDPI Biosensors
用于收集和近实时处理可穿戴传感器高分辨率数据的模块化开放核心系统 MDPI Applied System Innovation
铁路维修、传感器系统和数字化:综合综述 MDPI Future Transportation